网页客服,欢迎咨询
联系我们
      工作时间
  • 周一至周五:09:00-17:30
  • 周六至周日:10:00-16:00
东莞名人逸事——李春叟
2023-03-21 17:01:46 429
  • 收藏
  • 管理


        李春叟,字子先,号梅外,东莞南城白马人,南宋理学家李用之子。

        李春叟自幼天资敏悟。当时担任东莞县令的许巨川十分欣赏其才能,勉励他读书人仕,远游从师。李春叟的父亲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李用,李春叟传承家学,深思经术,在理学方面有很高成就。后师从李昴英门下,又走访桂阳林思齐、陈翎、陆鹏升,学习《春秋》之义,与公岩寿、卢方春、周梅叟诸公一起参校订正诸经,此外当时名士赵顺孙、陈存、卢钺、吕直之皆为其友,可以说是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。



    ▲李春叟


         宋嘉熙四年(1240年),李春叟以《春秋》选拔乡贡,继而先后三次中举。宋宝祐四年(1256年),省试中选,却因误写谨对遭罢黜。宋开庆元年(1259年),他再次中举,被选中前往广西平定边患。当时广东西部边患频发,宰相奏请选派省试中的优秀人才前往,以笼络人心。李春叟不幸被选中,朝廷众臣皆深感惋惜,联合举荐他入朝为官。李春叟便被授以惠州司户之职,在任多有贤能的名声。任职期满后授官肇庆府司理。当时恰逢肇庆府有冤狱,李春叟明察秋毫,使得案情沉冤得雪,但当政者并不采纳他的意见,李春叟一怒之下请求辞官,后此事真相大白,郡守刘叔子对李春叟颇为叹服。不久又被任命为肇庆府教授,任职期满后回乡。


    ▲“革裹尸真壮士,阳关莫作断肠声


         李春叟之德行不仅表现在其为官在任之时,卸任居于东莞之时,也曾使东莞人民多次免遭战乱之苦。宋末皇室南迁,宋恭宗德祐二年(1276年),李春叟的姻兄弟熊飞起兵勤王,赴文天祥麾下,李春叟作诗为其送行,多有勉励之词,“马革裹尸真壮士,阳关莫作断肠声”之句,赞扬了熊飞矢志报国、气吞山河的气概。后来熊飞溃败归来,驻兵于东莞,东莞乡人为免于兵患,多逃窜他乡,熊飞大怒,出榜限逃亡士民三日内回乡,否则出兵屠戮,一时间东莞人心惶惶。李春叟闻听此事,力谏熊飞,熊飞向来敬重李春叟,这才作罢。宋元交替之际,战乱纷争,群雄四起,趁机剽掠,因李春叟身居东莞,且多贤能之声,盗寇多不忍心侵犯,邑人因此免于祸患。


    ▲送熊飞将军,入文天祥麾下


         宋景炎二年(1277年),元兵攻入广州,哨骑将至东莞,众人皆畏惧不已。李春叟毅然与邑人张元吉来到广州面见元兵元帅吕师夔,以死相争,阻止元兵掳掠东莞,邑人得以安居,可谓“掉三寸舌,活一邑人命”。元人因此任命李春叟为东莞邑令,他力辞不就,此后,更加绝意仕进。

         李春叟晚年居家讲学,以传道授业为己任。家居广收学子,教以经学,岭海名士很多都出自李春叟门下,如岭南名儒陈庚。朝廷敬仰他的名声,授以他军器大监的职位,但李春叟依然是力辞不就,朝廷特赐其“梅外处士”的称号,以嘉奖其德行。


    ▲“梅外处士”李春叟


         李春叟年八十而卒,与安人合葬于英村麻地岭坤向。资中郭应木为其作墓志。东莞人感念李春叟的德行,在竹隐祠绘李春叟像,与其父李用合祀,门人陈庚作文记其生平事迹。






    上一页:东莞历史名人祁顺 下一页:东莞华商领军人物严若红!
    全部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