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物车0

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,赶紧选购吧!

深度解读!东莞的“莞”是什么“莞”?

日期:2023-02-23 17:22:11 人气:557 收藏

你知道吗?

早在5000年前的先秦时期

东莞蚝岗就有人居住!

你知道吗?

3000年前,东莞

就开始出现养猪业

你知道吗?

在元代,麻涌香蕉种植

就已声名远播

明清时代,荔枝种植

早已形成规模

……

珠江口岸,狮子洋上,东江之水,逶迤而来。咸淡水的汇聚之处,孕育着勤劳的东莞人民,也生长着一种坚韧的水草。东莞因之而名,也资之以富。这种水草,当地人唤之“咸草”、“针草”,而它真正为人知晓的名字是“莞草”。


莞草的历史

比东莞的历史早得多

早在《诗经》里,就有“下莞上簟,乃安斯寝”的诗句。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先生,在一次谈及莞草与沙田镇之间关系时,曾表示:历史上不是所有关于莞席的记载都是产于东莞的。



然而东莞与莞草之间难以割舍的关系,不仅仅单是一个“莞”字所牵扯来的,更重要的是莞草曾对东莞人民的经济生活、文化习俗有着重大的影响。它的身份,既乡野粗鄙,又庙堂尊贵;它的面目,既有独特之处,又颇混杂模糊;它的发展,既曾遍野蔓生、深入千家万户,又已萎缩寥落、几为人所不识——因之甚至带上了一点神秘色彩。


说到莞草对东莞的影响

就不得不考究莞草的历史

作为植物的莞,今人或觉得冷僻,但其实,在大量古籍中,包括《诗经》《楚辞》《周礼》《礼记》《汉书》《尔雅》《说文解字》等等在各自领域具有创始性质的“原典”,都有莞的身影。



古书中的莞,包含了两大类植物,主流说法是水草,非主流则是香草、药草。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总集——《楚辞》有一篇《九叹》,其“愍命”章云:“莞莒弃于泽洲兮。”东汉王逸《楚辞章句》注释说,“莞、莒,皆香草也。”


潘富俊《楚辞植物图鉴》认为,这里的莞与《楚辞》其他篇章的芷、苣、药、藤等,都指白芷,是《楚辞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种香草。白芷是古代主要的香草植物,同时也是药用植物。


而一般古书中说的莞,主要指一种水草,及其编织制成的席子。这种莞草,在中华文明长河的水源处就已摇曳生长,且登堂入室占一席之地,其悠久历史和显赫地位, 可验证于几种记录西周至春秋时期历史面貌、社会生活的重要经典著作。


▲风中莞草(唐楚燊)


追其历史,可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,“小雅”的《斯干》篇云:“下莞上簟,乃安斯寝。”这是一篇筑室既成的颂祷之诗,写的是西周贵族在涧(即“干”)边建造宫室的情形及里面的布置,其中卧室要下铺莞草编的席子、上铺竹席(簟),乃得安稳入睡。


另一部先秦礼仪制度著述《礼记》《礼器》篇也有“莞簟之安”一说。写周穆王传奇的《穆天子传》,卷二记其西巡所见:“珠泽之薮方三十里,爰有崔、苇、 莞、蒲……”以此可见,莞是生长在湿地(“泽”)的可编制席子的草。


人们对“莞”的认识和应用

人们对莞的认识和应用,可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,即在华夏文明史的初始阶段就已形成了成熟的工艺,进入了人们的生活,特别是进入了朝廷皇宫的礼制、帝王贵族的家居。


▲莞草编织(刘慧怡)


然而,这种莞究竟为何物?虽然普遍的意见是水草,但这主流意见中又有分流,具体是哪一种水草,有不同诠释,异说纷纭,犹如杂草混生。


比如,我国第一部辞书、秦汉时期的《尔雅》,其《释草》篇载:“莞,苻篱。楚谓之莞蒲。”东晋郭璞注:“今西方人呼蒲为莞蒲……今江东谓之苻蓠,西方亦为蒲,中茎为蒿,用之为席。” 


这种“以蒲为莞”的说法对后世影响不小,但是,我国第一部字典、东汉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,却把“莞”与“苻蓠”分开记载,《周礼•司几筵》莞筵、蒲筵分载,以及在蒲席上“加英席”的记载为旁证,认为《诗经》里的“莞”不是蒲,莞蒲有别。显然远古不少人已分清了这两种植物。元代陈滿《礼记集说》注“莞簟之安”,就说“下莞上簟,可谓安矣”。


既然莞不是蒲,那它是什么植物呢?


其实,始作俑者郭璞在《尔雅注》将莞与蒲联系起来之外,还在别处另提出一说,他对上引《穆天子传》的莞注释为:“莞,葱蒲,或曰莞蒲,齐名耳,关西云莞,音丸。”

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也同意王念孙的葱蒲之说,并更细致地指出:“英之言管也,凡茎中空者曰管。莞即今席子草,细茎,圆而中空。”


段玉裁这条记载很有价值, 其重要性一是席子草,他比前引郝懿行《尔雅义疏》还要更早提出此说,这一点以后另再详谈;二是关于“莞”字的读音,他对许慎、郭璞所记的wǎn声改训为guǎn声给出了解释:作为植物的莞读guǎn,是因为编席使用的是其茎管。


▲莞草收割(熊小芬)


到当代,吴厚炎《诗经草木汇考》则作了较好的梳理,书中专章《蒲与莞》汇集了历来诸家对莞,特别是对《诗经》之莞的解释。


综合分析后提出的主要意见有:其一,《尔雅》之莞与《诗经》之莞无涉;其二,《诗经》之莞,当为小蒲或葱蒲,但总之都不是蒲草;其三,郑玄说的小蒲, 或即小香蒲;又或莎草科水毛花,俗称席草;其四,从郭璞到段玉裁等人说的葱蒲,或即为莎草科薦草属的水葱。


他倾向于后者,此大抵系《诗》所赋之莞。这也是当今较集中的意见。如潘富俊的《诗经植物图鉴》,直指莞为水葱,秋天采集其茎编草席或充当细绳捆绑物品,也作水塘观赏植物。


而近代关于莞草的记载也有众多权威出处,1995年版《东莞市志》有“水草” 一节,云:“水草又名咸水草、三角草。文献通称蒞(lì)主, 属莎草(原书误作沙草)科宿根性草本植物。”又有“草织业” 一节,记“东莞盛产水草(又名咸草、莞草)”。


▲《莞草收割时》(郭树容)


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8年编印的《东莞乡土植物》,则直接以莞草之名作条目,谓别名咸水草、三角草、蒞主,莎草科莎草属(即与席子草同科不同属),喜温好湿,耐碱性较强,产于珠江三角洲沿海。


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编的2007年出版的《广东植物志》(第八卷)所载苦主,性状与上述莞草基本一致,但产地包括广东多地和海南、香港、台湾、福建、广西、四川乃至外国的热带,即不限于珠三角沿海。


同样由华南植物园专家邢福武等主编的2010年出版的《东莞植物志》,则已明确收入了短叶蒞主,并注明别名就是莞草,这可视为最新的权威意见。其所记性状、产地略同于《广东植物志》,即分布地区包括了非沿海地区的四川等。


考究至此,我们可以再

理一理“莞”的源流

其一,古代的莞,是水葱等莎草科薦草属多种席子草,其产地分布广泛,山东、江苏等多地以前的“东莞”,应该是因也曾出产这类“莞”及其所编席子而得名。这可称为“传统莞草”。


其二,当莞出现于西周至春秋的远古记载时,广东还未开发,因此传统莞草与现在的东莞无关。不过,至少从南朝起, 东莞沿海一带出现了,或是人们发现了莎草科另一属、莎草属的短叶荘茎,也可作编织用,于是借用古名,也称之为莞。或说因时人未细辨分别,误以为那就是传统莞草。


其三,这种后出的莞草因其特别柔韧等特性,编制的席子品质更好,远胜其他地方的传统莞草,犹如新王上位般得以后来居上专享“莞”这个名目。北方的几个“东莞”后来地名变易,很可能就因其传统莞草所编席子不如广东东莞,被盖过风头,遂不能再以此闻名,惟有广东东莞的地名保留了下来。


其四,广东东莞因这种后出的莞草得名,后来这地名的唯一性又反过来帮助这种新莞草取代传统莞草,坐实“正宗莞草”的地位。其他在古代也属于“莞”的水草,现在就只称学名(水葱等)或俗名(席子草),而不再叫做“莞”了,这个古代的总称乃被东莞莞草独享。


植物与城市,就这样互相定义名字、交汇确立身份,奇妙地融而为一。


*资料来源:东莞市农业农村局《耕读》2014首发卷



正品行货放心选购
天天低价畅选无忧
多地直发极速配送
七天无理由退换货
4008230838
工作时间:09:00 - 18:00
好友
朋友圈
收藏夹